雨后的腾冲市清水镇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,干净的火山石路连起整个村庄,佤族农家小院错落有致、亮丽整洁,房前屋后草木茂盛、鲜花绽放,村民与游客谈笑风生。
司莫拉佤族村召开火塘会。
2020年1月19日,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司莫拉佤族村看望乡亲们,寄语“让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”。4年多来,三家村党总支牢记嘱托、感恩奋进,带领全村党员群众,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,奋力推动乡村振兴。
党建敲开幸福门
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“最后一米”,用有温度有温情的服务给村民带来有质感的幸福,始终是三家村党总支的工作理念。
腾冲市清水镇副镇长,三家村党总支书记、村委会主任赵家清自从2010年上任伊始,就把村委会当成家,把村民的难事、烦心事当成自己的事,每天走村入户,倾听家长里短,想方设法帮助群众解决困难。
“三家村是个大家庭,为‘家人’工作,无论多忙、多累我都愿意,也不觉得疲倦。”10余年来,赵家清这样说,也这样做。
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,赵家清带领村“两委”开展一系列活动,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、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,多途径强化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。三家村党总支通过持续开展“拥护核心·心向北京”主题实践活动,培养小小讲解员、发动群众现身说法等,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切关怀、三家村的发展变化和佤族儿女的幸福生活作为生动教材,讲好“情满司莫拉”的故事,大力宣传党的一系列惠民政策,让党的二十大精神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”。
有了组织引领,干部群众们干事创业的劲头更足了。“通过党组织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,三家村解决了农村发展中的人散、地散、资金散难题,采用‘党组织+公司+合作社+农户’的发展模式,实现了资源的有效整合和集体经济效益的提升。”赵家清介绍,目前,三家村有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,盘活了土地资源,壮大了特色产业,构建了利益共同体,走出一条强村富民的新路子。
如今的三家村,道路干净整洁,村庄功能配套完善,景区面貌不断提升,邻里关系和谐温暖,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示范村。
产业发展促振兴
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。近年来,三家村党总支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,创新性地植入以“幸福”为主题的乡村旅游新业态,利用司莫拉佤族村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,发展乡村旅游,打造特色旅游产品,既保护和传承了民族文化,又让村民在家门口吃上“旅游饭”。
三家村党总支副书记李家免介绍,2020年6月,三家村成立腾冲市清水司莫拉幸福佤乡旅游专业合作社,采取“党支部+公司+合作社+农户”的合作模式,注册“司莫拉”商标系列产品,聘请专家设计司莫拉徽标、研发系列农特产品,引进企业进行批量生产。
“我们以司莫拉为中心布局产业,通过举办文化节庆、民族风情体验、传统手工艺展示等活动,吸引了大量游客,为村民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。”赵家清说,将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,不仅增加了村民的收入,还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。
4年多来,司莫拉AAAA级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00万余人次,实现集体经济收入200余万元,社员分红达54.7万元。
旅游产业发展起来后,村民们的收入来源多了起来。村民李发顺家除出售大米粑粑外,还售卖农特产品和手工艺品。2021年,他家筹资20多万元,拆除猪圈,建起2层小木楼,开起农家乐,接待的游客越来越多。
目前,三家村有农家乐10户、民宿4家、从事农特产品售卖的有37户,司莫拉佤族村建成了司莫拉幸福烤吧、幸福餐厅和农特产品一条街,开发出胭脂果酒果酱、大米粑粑产品等系列农特产品。36名村民在景区内实现了就近务工、稳定就业。
乡村善治促发展
如今,司莫拉佤族村实现了德治、自治管理的精细化,有效化解了邻里矛盾,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区环境,村民在享受便利生活的同时,也增强了法律意识,形成了良好的法治氛围。
近年来,三家村党总支同步推进群众思想道德的“里子”和村容村貌的“面子”建设,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扎实开展“十星级文明户”、道德模范、红黑榜、“最美庭院”等评选评比活动,创新开办“道德讲堂”12期;大力推行“巷长制”“三员三长制”“美丽公约”等制度,把村庄变景区、田园变公园、村民变社员。
4年多来,三家村累计开展民宿、农家乐、茶艺师、导游、种植养殖等培训19期,950人次参与其中,为推进乡村振兴培养和储备一批“土专家”和“田秀才”。
在村党总支的带领下,三家村先后获得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、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、中国美丽休闲乡村、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等荣誉称号。
“一声鼓响春常在,风调雨顺新时代……二声鼓响百花开,国泰民安新时代……三声鼓响都是爱,四海升平新时代……”这首当地人创作的歌曲《三声鼓响》经常会在村里巡回播放,唱出了佤族人民今天的好日子,以此讴歌新生活、祝福新时代。